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委員會文史資料辦公室于2010年起,開始建立漕運總督檔案數據庫,并在2013年開發內部在線檢索系統,即漕運總督數字資源信息資料庫。旨在為文史研究者詳盡且系統化的提供漕運總督檔案信息。2014年,為了落實全國政協關于文史資料“數字化、多媒體化、網絡化”的精神,適應淮安市淮安區文史工作的新要求,淮安區政協文史辦向社會全面開放了漕運總督數字資源信息資料庫,并提升系統檢索精準率。
漕運總督數字資源信息資料庫主要包含的幾個重要部分,也是本系統的基礎數據,即官員的姓名、生卒年、別名、籍貫、出身、專長、著述、關聯人物等信息。別名主要是官員的字、號、謚號、封贈等;關聯人物則是和人物有關的親屬、師友。職銜中官名以正式官名為原則,如正式官名有常用通稱、著錄通稱,視情況補充正式官名。除職官銜外,亦包括爵位的收錄。此外,若無法得知正式官名或通名,只知奉派管理某某事務者,職銜中將會使用括號進行表示,如:(同都督僉事徐恭督漕運,治通州至徐州運河),所有內容都是在比對相關文獻后進行錄入的。而受賜的各種殊榮,如賞戴花翎、賞黃馬褂等;或非官銜之履歷,如山長等職,再如丁憂、守制、致仕等情形亦予以記錄,按照年代日期,使之條目有序。
漕運總督數字資源信息資料庫以明清時期內閣大庫檔案、軍機處檔案、宮中檔案等珍貴歷史文獻作為主要參考數據,另輔以故宮清國史館傳包、傳稿及清史館傳稿,再選取歷史學界公認且具權威性的史料,如《武職大臣年表》、《明實錄》、《清實錄》、《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明代傳記叢刊》、《清代傳記叢刊》,及今人所編《清代名人傳略》、《清代職官年表》、《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等做為參考文獻,亦使用《清代職官志》、《中國官制大辭典》等參考書籍。這些文獻的考證性經過排序,引用時,以具較高考證性者優先。
為了確保數據庫中的信息結果具有較高的可靠性,淮安區政協文史辦邀請了大量的明清歷史學家、漕運研究學者以及專業歷史文字校對人員對數據庫信息進行反復論證、校對,最終形成了漕運總督數字資源信息資料庫如今的版本。數據庫在人名調用之時,還將所參考書籍一并錄入,方便廣大文史研究者進行查閱。
漕運總督數字資源信息資料庫目前已經建有各條信息30000余條,總字數達到了300余萬字,成為了國內研究漕運、漕運總督的最大原始數字數據庫。此外,漕運總督數字資源信息資料庫還在不斷更新資料信息,旨為更好的給文史研究者提供最為精確、方便的一手歷史資料查詢庫,省去親自翻閱眾多歷史文獻的苦惱。
漕運總督數字資源信息資料庫保證了資源的原始性,所以主要面向研究者服務。如果想了解更過關于漕運、漕運總督的研究成果、文章,敬請關注“文史淮安全球咨資訊網”所開設的漕運研究專欄,該欄目專門用于刊載和漕運相關的文史類文章。
歡迎您登錄“文史淮安全球資源網”漕運總督數字資源信息資料庫檢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