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淮安 > 淮陽琴派 > 明末清初名琴師楊正經

明末清初名琴師楊正經

2015/7/6 10:34:06    作者:高建平    閱讀:10459    評論:0

    楊正經,字懷玉,祖籍四川酉陽宣慰司人,家世為將,后流落淮安。少有天賦,通曉聲律。明末崇禎時,京城皇家祖廟樂章欠雅正,無章法,訪求能重新厘定樂譜之人。禮部尚書林欲楫舉薦楊正經,授內閣中書之職,得以觀覽執掌內府五音諸譜。
    崇禎皇帝曾在便殿召見他,聽其彈琴,頗為贊賞,晉升他為太常丞,專司祭祀禮樂,并賜予漢代、唐朝古琴各一把,出入內廷供奉。
    據陸符《青山琴譜序》中記載,徐青山特別擅長彈奏當時流行的《漢宮秋》,當陸符聽了他演奏此曲之后,大為驚異,認為遠比京師琴家的演奏高明。并告訴他,崇禎皇帝會三十多曲,是蜀人楊正經的傳授,他特別喜歡《漢宮秋》……
    明亡后,楊正經攜古琴流亡江湖。順治元年(1644)八月,南明兵部尚書、督師史可法微服至淮安處理軍政事務。音樂家楊正經懷抱祟楨皇帝賜予的漢、唐古琴,從北京輾轉到淮安定居,創制《西方思》和《風木思》二工琴曲,前者思君,后者思親,感情凄慘,表達懷念亡明、想念親人的感情,一時廣為流傳。
    淮人阮葵生《茶余客話·淮故二卷·楊正經》條,引張虞山《七夕琴歌》云:“楊太常名正經,酉陽宣慰司人。初官總戎時大祀,郊廟樂章失次,宗伯林欲楫薦正經,審音律,改中書。樂成,晉太常,賜漢琴各一。亂后流寓淮海(安),自制二操,一曰西方思,一曰風木悲,為作長歌。案:正經字懷玉,家世為將,少有別解,通樂律。懷帝召至便殿,令彈琴,稱旨后抱琴逃止淮上主陳涵碧(即陳典美)家。時李子燮為淮安推官,正經往見,為李上客。李為買宅,又為其子納婦于淮。年七十余死。葬城東黃土橋,與涵碧祖墓鄰近。陳氏每墓祭,必置酒澆太常墓側;慈思卸嗦犔椙僭,平湖李因仲天植詩云:淮海飄零值故知,南州高士今何之。謂涵碧也。案:王阮亭《池北偶談》載懷玉以琴供奉明懷宗王阮亭,官太常丞,鼎革后,攜琴流播吳越間,文士多為賦詩,絕似宋末汪水云云云。然未明其為酉陽人,而邵牧《州志》既失載,楊氏子孫亦無有能舉其名者。非虞山紀載綦詳,懷玉必終古湮沒矣!
    有詩贊曰:“辟地開天耀酉陽,絕倫精美繞皇梁。崇禎喜拜良師禮,懷玉榮登授業堂。唐漢古琴王室賜,越吳哀曲庶民揚。流亡漂泊淮安死,榮辱無垠楊太常!
    他落籍淮安,作客于進士陳美典家,與淮安府推官李五燮等引為知音。推官為其購買住宅,遂定居。所作樂譜,所奏樂曲,一曰《西方思》,思君也;一曰《風木思》,思親也。每對客彈弦,皆抒發想念故國之情,凄然淚落,聞者悲之。亡后葬于淮安城東黃土橋。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政協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主辦單位
影音先锋色|国产人妖一区二区动漫黄片|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app|亚洲性爱在线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