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金融家周作民的“中國夢”
2015/7/26 13:36:25 作者:政協文史辦 閱讀:9438 評論:條
1919年,彼時的中國還在紛亂嘈雜的亂世中探索適合什么樣的發展道路的時候,一個青年人,已經開始用自己的努力為實現金融“中國夢”而努力著。天津租界內,一家新式銀行已悄然運營兩年多,執掌他的,便是周恩來同鄉,曾被周恩來稱做兄長的周作民。
設立銀行保險打造近代富強中國夢
周作民,1884年2月12日出生在江蘇山陽(今淮安市淮安區)。辛亥革命后,任南京臨時政府財政部庫藏司科長。1917年5月金城銀行成立時,周作民出任總經理,歷32年之久,并擔任董事長10多年。
清末以降,中國長期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金融事業亦為外商操縱,一些有識之士,圖民族之存,以實業報國為責志。一戰期間,西方諸國無暇東顧,我國民族工商因而業勃然興起,私營銀行應運而生。金城銀行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成立的。
周作民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曾對日本三井、三菱集團的發展及銀行資本和產業資本的融合作過研究,他擔任金城銀行總經理后,提出金城銀行對民族工商業的放款要能“有助于工商業的發展,密切金融和實業的關系”。在當時西方列強掌控著中國經濟的版圖中,周作民用自己的金融和實業實力,為打造近代富強的中國夢而努力著。
從初創時期的萬元資本,到1927年和其他銀行聯合建造當時遠東第一座摩天大廈國際飯店,周作民帶領金城銀行,陸續在全國增設分支機構50余處,積極為全國工商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金城銀行也成為全國性最大的私營銀行之一。
1929年,金城銀行獨資創辦太平保險公司,周作民任第一任總經理。公司額定資本100萬元,辦理水、火、船殼、汽車及其他保險。1933年,交通、中南、大陸、國華[-2.33%]、東萊等行加入聯營,增資至500萬元,并在國內各重要省市設立分公司及代理處。到1936年底,太平保險承辦各種保險總額約13億元,成為我國當時保險業中的巨擘,實力堪與外商抗衡。
自覺接受改造為新中國發展助力
1948年底,新中國成立在即,新政協會議在積極籌備,當時滯留香港的一批民主人士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黃炎培等響應中共黨的號召準備前往北平參加會議。為此,周作民專門指示金城銀行,用了四五十萬元港幣,租用“華中”號輪船北上。這批民主人士安全地抵達北平,順利參加了籌備新政協會議工作。
新中國成立后,周作民由港返京,并在1951年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抵達北京后,周作民受到總理的熱情接待,互相握手時,總理連聲說:“歡迎、歡迎!”又說:“你我同姓同鄉,也許是同宗嘛。你比我年長,是老前輩呢!”周作民很激動地回答:“不敢當!敝芸偫矸Q贊金城銀行對發展我國民族工業的歷史業績,并說:“新中國百廢待興,像周先生這樣的專家是有用武之地的!
毛澤東在談到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時說過:“四個實業界人士不能忘記,搞重工業的張之洞、搞化學工業的范旭東、搞交通運輸的盧作孚、搞紡織工業的張謇!边@四位實業界人士中,范旭東創辦永利制堿公司,盧作孚創辦民生實業公司,都和周作民及金城銀行、太平保險對民族工商業的投資傾向有著莫大的關系。
上世紀50年代初期,在我國對私營金融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整個過程中,周作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接受改造。1951年周作民組織由金城、鹽業、中南、大陸及四行儲蓄會改組成立的聯合信托銀行實行五行聯營、聯管。同年,太平保險完成公私合營改造。1956年,太平保險與新豐保險通過合并實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標志著中國保險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
1955年春,周作民在赴上海視察時因心臟病猝發病逝,輝煌的走過71個春秋。時至今日,85年光華逝去,盡管金城銀行在時代的發展中逐漸化為中國經濟的原動力,但太平保險這塊中國民族保險最悠久牌子卻完整的流傳下來,秉持周作民的實業夢想,太平保險仍在踐行富強中國夢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