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淮安 > 辛亥革命 > “巡邏部”槍支來源

“巡邏部”槍支來源

2015/8/20 9:28:04    作者:郭壽齡    閱讀:9660    評論:0

    1911年11月6日,周實受同盟會南方支部(駐上海)派遣回淮。此時,因清河(今清河區)“十三協”嘩變,亂兵潰,秩序大亂,淮安無兵可恃,“舉城惶恐,朝不保夕”。周實回淮后,組織以旅寧旅滬學生為骨干的“學生隊”,后改為“巡邏部”。學生的槍支是哪里來的?一說是學生從城守營兵勇手里奪取的。此說以蔣象怡文章為代表,“周乃偕邑人阮夢桃及學界優秀分子百余人,先至城守營駐地奪取槍械百余支!保ā缎梁ジ锩K地區史料》)白堅先生亦持此說:“他與摯友阮式……奪取城守營槍支武裝自己!保ò讏裕骸赌仙缑寄啃梁ビ⒘摇,載《周實阮式紀念集》)另一說是,槍支是地方士紳說服“大局”發給學生的。我們認為后說比較妥當。其理由是:
     清山陽縣是淮安府的首縣,城內駐有漕運總督署、府、縣衙門,由于淮安四季分明,物產豐饒,交通便利,商業發達,諸多外籍告退的大官僚也來淮安定居,以致淮安的封建勢力遠比一般縣城要強大、頑固。清河兵變后,城內雖無清綠營兵,但城守營尚在,府縣政權雖癱瘓,而官員尚在城內,周、阮僅百余人的“學生隊”是不可能“至城守營駐地奪取槍械百余支”,而不發生什么沖突“事件”的。我們看到的資料卻無一涉及這方面的記載,情況恰恰相反。
    周人菊是“巡邏部”的庶務,是中堅骨干,他自始至終參加了“光復淮安”的斗爭。他在《周烈士就義始末》中介紹的情況是,周阮的“學生隊”向團練局兵勇作了大量的宣傳工作,“自經烈士之訓導數日,其聰穎者頗具光復之心”,而士紳們見此情況來個順水推舟,“遂延學生隊入局”。士紳們清楚知道:團練局招來的“市上無賴”是“不足恃”的,從而借用周阮學生隊的力量以“保衛鄉里”。于是順理成章,把周阮“請”入大局,這樣,學生也就無需從那些兵勇手中“奪”槍了。
    對于槍支來源問題,汪純清的回憶文章說得再清楚不過了:“……由大局供應槍支子彈”,作為“巡邏部員”的汪當然知道他手里的槍是怎么來的。汪純清先生,淮安人,能詩善文,生前交游頗廣,解放后,曾是縣政協委員。筆者在六十年代初曾拜訪過汪,問及淮安光復情況。如果當時發生過“奪槍事件”,他在回憶文章中以及與人交談時是不會不提及的。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政協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主辦單位
影音先锋色|国产人妖一区二区动漫黄片|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app|亚洲性爱在线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