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城索引 > 掌故傳說 > 胭脂汪

胭脂汪

2015/10/11 22:55:09    作者:野泉    閱讀:27196    評論:0

    “胭脂汪”,是淮安一古地名。寫這個古地名的原因是一次與淮安市政協文史委老主任王士愛先生的相遇。王老年近八十,是老淮安人,童年時離家,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后他調回淮安,因離家時還小,對原來的家已經沒了印象,只記得“胭脂汪”這個地名了。老了尋家,人之常情。他曾問過好多老淮安人,都沒有回音。
    那天晚上,我在整理有關老淮安的文史書籍時,隨手翻閱,“胭脂汪”從《楚州掌故》“下關”篇中出現了,且與宋太祖趙匡胤有關,此篇掌故的作者是淮安日報原編輯郭萬民。
    這個掌故傳遞給我們的信息既有與古地名有關的故事和此古地名所在的位置,又有一民俗。
    故事說,五代十國后期,南唐與后周之間,僅隔一條淮水,地處淮水南岸的楚州是南唐防御重鎮,當然成兵家必爭之地。周顯德年間,后周準備討伐南唐,趙匡胤帶人潛入楚州,來到城東門外叫上關的地方。此處有一姓張的屠夫,他依仗身大力粗和拳腳功夫,又有許多徒子徒孫,橫暴四鄉。張屠夫賣肉更霸道,不管割幾斤,只一刀,缺也不添不加,還不準哪個羅嗦,更不說校秤了。如有不識相者,輕則被其臭罵一頓,重則要挨他幾拳。這一帶平民百姓不敢惹他,暗地里叫他“張一刀”。這一日,趙匡胤在上關遇上了張屠夫如此施暴欺人,俠義心腸的他盡管軍務在身,仍上前與其理論。張一刀哪能容忍,對趙匡胤開口就罵:“哼!誰不知老子張一刀,從不割二刀。你是哪里來的野種,敢到我上關羅嗦,叫你嘗嘗老子的拳頭!”話落拳到。趙匡胤哪能吃他這一拳,舉手相還,雙方打了起來。張一刀本來不是趙匡胤的對手,但其徒子徒孫見師父與他人交手,紛紛上前助架,且里面有幾個高手,你一拳,他一腳地打過來。俗話說:“好漢難敵雙拳!”趙匡胤雖有武功,但拳腳與馬上功夫比,卻是短腿。他明白“好漢不吃眼前虧,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的道理,朝張一刀虛晃一招,從另一處轉身沖開一條出路,直向城內跑去……張一刀一伙哪容他人在門上撒野,朝城內追趕而來。
    趙匡胤飛也似地跑到東門口,被城門高檻絆了一跤,磕掉兩顆牙齒,滿嘴流血,因后面追得急,他顧不得這些,進得東門拐向南從一小巷進了后街,又跑了一陣,見沒人追上,才松了一口氣。他來到一小汪塘前,蹲下來用手捧水漱口,又用水把臉上手上的血跡洗一洗,這一洗不要緊,卻把個小小的汪塘染得通紅……此時,后面的殺聲又起,趙匡胤實在跑不動了,一心想找個地方躲躲,可是后街是一片菜地,只是離自己不遠的西頭,有一座小小的磚砌拱型橋,于是連忙跑到橋下,躲進橋孔內。
    后來,趙匡胤登上龍位做了皇帝,諭旨楚州州官將“上關”改名為“下關”,永不為“上”,以報自己的那一次狼狽,拆除淮城東門城門檻,以解“失齒”之恨外,還不忘屠夫欺壓百姓的事,不準任何屠夫賣肉時只割一刀。所以,淮安賣肉的,即使一刀夠秤,也得再割上一點,稱之搭刀。
    楚州官府接旨后,除了落實諭旨,還將趙匡胤藏身躲險的拱橋,改名為“伏龍橋”;將進東門轉向后街的那條小巷取名叫“回龍巷”;而將趙匡胤當年嗽嘴洗臉的小水塘,定名“胭脂汪”(在淮安區電視臺北的原機關幼兒園處)。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政協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主辦單位
影音先锋色|国产人妖一区二区动漫黄片|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app|亚洲性爱在线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