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的啟迪
2016/6/1 8:35:31 作者:徐朝紅 閱讀:8862 評論:條
孫悟空橫空出世后,就積極地學習,不斷成就自己,從他的身上我得到幾點啟迪。我們都知道他的本領不是天生的,而是冒著生命危險學來的。任何人沒有天生俱來的本領,只有刻苦學習,善思善行,才能成就自我,造福社會及家人。
成功需要學會獨立。孫悟空是從石頭中出生的,從小就無父母,無親人,無人管束。但他一生下來就主動學爬走,拜四方,很快就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梢,一開始,他就主動學會自我獨立生存的能力,實現自給自足。我們從小就在父母、親人的關心下成長,到 學校畢業才學會獨立,甚至有的人,結婚后還依靠父母。
成功需要勇氣。一天,群猴看到山中澗水奔流,經尋找,發現源頭是一股瀑布飛泉。于是道:“哪一個有本事的,鉆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石猴應聲高叫“我進去,我進去”。就這縱身一躍,石猴稱王。當機遇來臨時,我們有沒有石猴的勇氣和才能呢?就要看我們甘不甘心做一個普通的人了。石猴只因為不甘做一只普通的猴子,一生下就練就獨立自主、勇敢大膽、沉著心細的才能,才會有那成功的一躍,就這一躍,改變了石猴的命運。我們有些人總認為社會不公平,沒有給自已機會,然而機遇隨時都有,就看你有沒有抓住機遇的本領,而不是沒有機遇。當機遇來臨時,你沒有本領抓住,你就只能做一個普通的人。機遇是為有準備的人準備的,只有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才能,你才能抓住屬于你的機遇。你看眾猴最后不是都躍進去了嗎?當初眾猴為何不敢?因為他們缺乏勇氣,不相信自己的才能,所以才沒有抓住機遇,改變自己的命運。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在能力上可能并不差什么,更需要的是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所以機遇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們如果不想做一個普通的人,就應當像石猴一樣練好本領,勇敢地抓住機遇,這樣你的一生就會很精彩。
成功需要智慧。眾猴進洞,一個個搶東西、搬東西,忙得不可開交。石猴卻沉著冷靜,找了一個高一點的地方端坐在上面,一直等到眾猴鬧到精疲力竭時才說:“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領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從這兒可以看出石猴機智聰明,而非無能之輩。因為石猴無親無故,雖然一生下就交友,但還不如其他猴子。如果眾猴一進洞,就說這話,肯定沒猴聽。大家見到這么好的地方,這么多東西,誰不搶?還能聽你講話?待眾猴樂累了、鬧累了,再說,這是智慧。他一說,眾猴即拱伏無違,一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都稱“千歲大王”。這說明眾猴是講誠信的。在當時處于原始狀態的社會,違反承諾,并沒有法院和政府來進行處罰并強制執行,眾猴講誠信是很難得的品質。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因石猴有智慧,才令眾猴心服。守信有助于個體與社會的生存,否則社會就無法維系祥和之氣,所以我們必須守信,才會有幸福的生活。
成功需要明確的志向。石猴成了美猴王,在花果山享福,三百多年。一天,在喜宴上擔憂,通臂猿猴說世上有長生不老之術,美猴王聽了,當時就果斷決定放棄王位和舒適的生活。第二天和眾猴吃了一天的告別酒,第三天早上,就孤身一人,云游海角,遠涉天涯,尋訪神仙,求取長生不老之術。這是居安思危、棄小安而取大安的精神。因為美猴王在花果山過得很滋潤,能當機立斷放棄幸福、奢侈的生活,不怕年老體衰,孤身一人,冒著生命危險,遭受千辛萬苦,還不一定找到神仙的風險,尋師學藝,令人敬佩,F實中很多人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過慣了好日子,讓他去過苦日子,可不是容易的事。如有的人因破產而自殺,有的人滿足于現狀,小富即安,得過且過,一點沒有美猴王“拿得起,放得下”的魄力,沒有遠大的志向和勇于挑戰的精神。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假如你追求的就是安逸的生活,就像通臂猿猴一樣老老實實地呆在山上安享晚年;假如你有一顆勇敢的心,有遠大的理想,就像美猴王一樣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做一個勇往直前的英雄。即使失敗了,最后一無所有,我認為你還是英雄,至少死而無憾。不是那心懷大志,卻渾渾噩噩,裹足不前的懦夫。悟空學藝歸來,發現混世魔王霸占花果山,立即滅了他,并開始操練猴兵,做好保護花果山的準備。到龍宮,搶了金箍棒,有了自己的武器,從此行走天地之間。如果當初美猴王沒有遠大理想,貪圖一時的享樂,不就成了混世魔王的階下囚了嗎?悟空放棄一時的幸福,是為了永久的幸福。所以從石猴出世后,他就不斷地學習、探索,最終成了斗戰勝佛。人生存于社會中,就要像孫悟空一樣,有志向,練就自己的特長,專心經營自己的特長,發揮特長,憑借自已的特長走向成功。
成功需要堅持。美猴王尋師化了近十年的時間,過著很艱苦的漂泊日子,沒有一點退縮,堅持尋師,堅持學習。不像有些人遇到一點曲折就停止不前,甚至自拋自棄。美猴王信念堅定,意志堅強,執著勇敢,終于尋得良師,勤學苦練,學得一身本領。所以我們應當樹立遠大理想,并付之行動,持之以恒,才會有更精彩的人生。
學藝時,悟空耐得住等候,拜師七年,才授真本領。拜師后,悟空很勤快。次早,就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閑時即掃地鋤園,養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凡所用之物,無一不備。這樣的學生,老師能不喜歡嗎?現實中,我們有些人無論學習還是工作,只要認為安排的不妥,自己不喜歡,就不愿意做,更不愿意做些雜事,放不下架子。悟空在學藝前,可是猴王,都能放下一切,拋棄幸福生活,冒著生命危險,尋師學藝,而且拜師七年,沒有授自己想學的,都能勤勤懇懇地工作、學習,虛心向師兄們請教學習。
老師授藝時,問悟空學什么,他堅持要學習長生不老之術,與其他師兄弟不同,堅持自己的明確目標。老師當時表面上很生氣,其實內心歡喜,所以用暗語提醒,悟空領悟,深夜學藝,F實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持之以恒地追求,不怕失敗,就會成功。大家不要理解錯了,在學校學習期間,不可偏科!規定的課程,必須認真學,這是基礎,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必須要學的。悟空學真本領時,其實已經化了七年時間學習基礎課,而非沒學基礎課,直接學想學的專業課。有些人,剛工作,領導按排的不是自己所學的專業特長,而有怨言,其實這也是基礎課!
成功需要戰勝驕傲自滿、目空一切的心態。悟空學了七十二變和筋斗云等本領后,驕傲自滿,在人面前顯擺,炫耀,最后被逐出師門。這告訴我們,人不能自滿,不能亂顯擺,好虛名。其實悟空只學到師父的皮毛本領,就開始自滿,是很不好的,F實中,我們有些人也這樣,有了點本領,就目空一切,自高自大,不知道學無止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需要終身學習,不斷增強自己的本領。
孫悟空大鬧天宮,讀時,有一種很暢意之感,感覺孫悟空是個大英雄。我們也可從另一方面想一想,這是他欲望不斷膨脹,脾氣越來越大,越來越自滿,而且隨性而為,最后被壓在五行山下。悟空的失敗也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絕對的自由在現實社會中是不存在的。人是社會的人,必然受到社會的約束;一個社會如果對人沒有一定的約束,那就是亂世,亂世則人不安,所以人人都希望和平安樂的社會,需要一定的約束。悟空此時的種種行為,就像未成年的孩子一樣盲目、沖動,不考慮后果,最后吃了大虧,甚至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人要三思而后行,克服魔障,才不會造成大錯。
成功需要知錯能改的品質。悟空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受盡了苦難,慘到極點。一天,觀音奉旨尋取經人,路過五行山,悟空道:“如來哄我,把我壓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掙,萬望菩薩方便一二,救我老孫一救!”觀音說:“你這廝罪業彌深,救你出來,恐你又生禍害,反為不美!蔽蚩盏溃骸拔乙阎诹,但愿大慈悲指條門路,情愿修行!笨梢,在這種情況下,悟空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思考自己的未來,為自己成為斗戰勝佛奠定了基礎。一個人犯了錯,要敢于反思,從中吸取教訓,不斷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成就自己。
成功需要歷經磨難。悟空在取經前、取經路上都歷經很多磨難,沒有被磨難壓倒,反而逐漸成熟,最后成了佛。這告訴我們很多戰勝磨難的道理。一要感恩。他感恩須菩提祖師授予他本領,感恩佛祖給他改過機會,感恩觀音指引新的人生路,感恩唐僧救他出五行山,所以他僅拜這四人。由于感恩,悟空才有戰勝磨難,走向成功的機會。當今社會,我們應懂得感恩,才會做一個真正的人,有意義的人。二要樂觀。悟空無論遇到什么磨難,即使與妖魔打斗,都是在談笑間進行的。既艱苦卓絕,又輕松愉快,好像開玩笑似的。而不像有些人遇困難就怕,沒有笑對困難的樂觀自信的精神。三要誠信。悟空一度被氣走,兩次遭貶逐,取經路千難萬險、妖魔眾多,他都不棄唐僧,始終堅持自己的承諾,戰勝磨難,保唐僧西行取經。四要進取。取經路上,他視一切磨難為游戲,以保護唐僧西行取經事業為人生的奮斗目標,以“斗”為人生最大的樂趣,不斷拼搏進取。
《西游記》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本人僅從孫悟空談一些自己的薄見,并側重于前七回的故事敘述談談自己的看法,不到之處,敬請批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