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中的佛道相爭
2016/6/12 9:27:27 作者:彭曦醇 閱讀:9362 評論:條
唐僧師徒取經的事業,其實是由佛陀一手炮制出的政績工程,之所以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用所其組織構建的佛派勢力,來消滅他所管轄范圍內的道派勢力的存在。
道派勢力的頭子玉皇大帝及其臣下,在得知佛派的打算后,會就此罷休么?肯定是不會的。于是,在書中有一回,寫到三清門下的羊、虎、鹿三位徒弟下凡,來到車遲國,由于在解除國內干旱問題上的求雨有功,所以讓國君取締佛派,搗毀和尚、尼姑們的廟宇和偶像,讓他(她)們給道派勢力做長工。很顯然的,道派勢力在車遲國靠著道術打敗了佛派,而佛派只會燒香、拜佛、念經、坐禪,一遇到現實問題如求雨之類,就只好拜拜了。釋迦牟尼會容忍出現這種滅法的局面么?而且這車遲國就在他管轄的西牛賀州,于是,他將此設為唐僧師徒取經途中八十一難中的一難。正如專家們所說的那樣,取經團隊本來就屬于佛派。面對著車遲國道派勢力占據上風,佛派沒有立足之地,于是,孫猴子等佛派代表少不得和道派代表進行斗法。就在這之前,孫猴子等人還攪亂了三位道長的法會,偷吃貢品,戲弄了三位道長,釋放了他們的長工和尚。這一局的結果下來,佛派最終打敗了道派,三位道長不得其死,顯現出了原型。問題的根源,自然在于孫猴子的身份,他是佛道二派的在編人員,三位道長雖然屬于道派,而負責下雨的龍王等神仙,也是道派在編人物,但是,那三位道長不在編。說句好聽的,不過是上界三清的弟子、門人,不好聽的,就是上界下來的妖怪、活鬧鬼,尷尬乎!可笑乎!在講究出身及門第的傳統社會,三位道長作為道派的編外人員,又怎么能不讓位給佛派在編、跟道派也有門路的孫猴子等人呢?再則,玉帝對于取經事業,于佛陀面前,也承諾表示大力支持,固而車遲國的道派勢力,在遇到有玉帝支持的佛派取經團隊后,自然也是要大倒其霉了。自古道:道不同,不相為謀;蛟S,三位道長連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的最高上級對于佛派的取經事業,所采取的竟然會是支持的態度。于是,不獨三位道長命丟了,他們的直接領導三清,也跟著丟人現眼了一次。
在這之后不久,三清即發起還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故意走失了自己的腳力青牛,且這個青牛下界的同時,又帶走了金剛琢。來到人間后,青牛便組織了自己的勢力,割據一方,點化亡人宅,專等唐僧師徒到來。果然,唐僧師徒來到了青牛的地盤,豬八戒由于貪小,偷了魔王的衣裳,這給了青牛怪以借口,你取經團隊中的人偷盜衣服,公然踐踏清規戒律,這算怎么回事情?于是,唐僧等人被青牛精捉去了。去了不該去的地方、拿了不該拿的東西、走出了安全圈子,這不是自尋死路么?豈不知,青牛怪正要一勞永逸,吃唐僧肉修成正果了。也因此,化齋回來的孫猴子,則少不得又和道派勢力的青牛怪等人進行了一場惡斗,結果是,佛派的孫猴子由于那根哭喪棍被魔王的圈子給收了,自然一度占據了下風。這一回,孫猴子沒了棍子,只好到處求人,而那魔王情知孫猴子會求救兵,且即使救兵來了,也不是他的對手,因此,他也不吃唐僧肉,而是坐觀孫猴子會請哪些救兵來。果然,十萬天兵、龜蛇二將、水德星君、火德星君、如來的二位弟子,在面對魔王的圈子時,無一例外的,他們的法術失效、兵器被收了。這一局的結果,道派的青牛怪靠著金剛琢,不僅打敗了自己的同派對手,還讓佛派勢力感到無能為力,直到最后,太上老君被孫猴子請來親自出面,青牛怪認得是自己的直接領導來了,才肯就此罷休。佛派之所以無能為力,也是因為佛陀知曉那魔王的出處與手段,為何孫悟空請求佛陀,佛陀并沒有直接點出,很顯然,佛陀害怕青牛怪在得知后來極樂世界鬧事,而極樂世界的那些羅漢、菩薩們,恐怕不見得能打敗青牛怪。
按說玉皇大帝的位置,于道教中在三清之下,到了《西游記》中,卻一躍成了天國的主宰,青牛的主人,也只好幫這位玉帝煉煉丹了。太上老君對此感到服氣么?不服氣是肯定的,只是沒有公開表露出來罷了,而這又恰好被他的腳力察覺到了。道派勢力不能容忍佛派的存在,這是天經地義的,支持佛派的取經事業,就玉帝本人及天上的那些大佬們而言,可能也是迫不得已。于是,青牛怪下界的目的,主要或許就是要幫太上老君出出他在天上的怨氣、給佛派以沉重的一擊,并洗刷自己的派系于車遲國被佛派清算的恥辱。當然,在孫猴子來到兜率宮太上老君那里,發現并提醒老君青牛消失后,老君少不得故作震怒,教訓自己的弟子只顧睡覺,全不負責任,接著,就隨悟空下界,將青牛不費吹灰之力給收了。這之后,各路神仙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兵器、恢復了法術,唯獨兩位羅漢的金丹砂,未見老君歸還。這是咋回事呀?根據吳承恩接下來的一首詩,我算是知道了答案,原來,那金丹砂是個假象,其原型是白恍恍的銀子。道理也就因此再明顯不過了,我道派幫你佛派清掃了門庭,這塊地盤得以進入了你佛派的管轄范圍之內,你倒是有許多好處,也該分我一份吧!
解決紛爭的最好辦法,不是兩派各出人馬互相斗法,而是利益均分,可是,這兩派剛一開始時,哪派愿意?佛派想以佛教統治其所管轄的西牛賀州,西牛賀州上的道派勢力自然不讓,于是,引來教派斗爭自然不足為奇了。再說唐僧師徒的取經之路,基本上除大唐是南瞻部洲外,都是在西牛賀州內,且他們四眾,于前世也是有罪之人,值得一提的是,四眾中除唐僧而外的另外三眾,其前世還都是在編的道派中人。因此,倘若單從這里看去,可見佛陀的高明正在于借力打力,先組織一個取經團隊,然后利用唐僧師徒來自己這取經的過程,達到徹底擺平西牛賀州內道派勢力的目的。什么取得真經自有好處,到得那時,汝等亦坐蓮臺,這些都是幌子,否則,唐僧師徒已到靈山,佛陀何必要為身邊的兩位大弟子向唐僧師徒索要人事的行為公然辯護。有錢傳有字經,給錢多少傳經多少,沒錢對不起,休想取走一卷,傳無字經那是客氣了。極樂世界果真看重金錢么?非也,這是佛陀暗示他的兩位弟子,對取經人所作出的公然刁難。按說,唐僧師徒歷經千辛萬苦,來到靈山,好不容易到底取到真經了,該兌現成正果這樣的承諾了吧?然而,事情沒有完,九九八十一難,他們還差一難,于是,觀音菩薩又領佛陀旨意,給補上了一難。唐僧師徒在取經回長安路徑通天河時,由于沒有兌現對通天河神的承諾,被通天河神一怒之下,給拋下水了。八十一難湊足了,佛陀消滅道派勢力的目的雖然沒有達到,但道派中總算有悟空等人皈依佛門,保唐僧一路到此,佛陀這才給孫猴子等人以封賞。
還有一點,也是很有意思的,觀音菩薩在唐太宗及佛陀面前信誓旦旦的說,唐僧三年即能到達靈山、取得真經,誰知佛派的佛陀、各路菩薩等,為了湊足八十一難,不惜向道派尋求幫助,使盡了他們所能使上的一切手段,于取經路上設置重重障礙,考驗唐僧師徒的決心與毅力。于是,本該三年完成的任務,一拖拖到了十四年,而在這期間,佛派的觀音菩薩好像也一度和道派的太上老君走得近。只是,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彼此互相利用而已。觀音借走了給老君看爐子的兩位道童,兩人下界后可不簡單,不僅認干娘、構建勢力范圍,還占領了平頂山,攜著寶貝要捉唐僧師徒,自稱金、銀角二大王,仔細看去,儼然是地方一霸。
其實,在小說《西游記》中,有關佛道斗法的描述還有很多。本來,作為兩種宗教,無論是佛教也好,還是道教也罷,都是勸人為善的,只不過,各自修行的方式不同、最終的追求目標不同罷了,然而,由于人為的原因,這兩大宗教發展到了互不相容,甚至一度火并的地步,這不顯得很可憐么?
按說,吳承恩是間接寫到了明朝社會中的佛道相爭的,但他本人對此如何看待呢?目前沒有史料可以證明,吳承恩精通儒釋道三教,且小說本身在涉及到一些與佛道有關的問題時,也是錯漏百出。不過,有一點是明顯的,《西游記》最終定型于三教合一的明朝中后期,孫悟空的一句“也敬僧,也敬道,多培育人才,保你江山永固”,卻直接反映了吳承恩三教共容的主導創作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