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與阮公餅
2016/9/17 20:26:17 作者:汪維國 閱讀:14451 評論:條
嘉慶十九年(1814年),長江下游旱災,當時任漕運總督的揚州大學士阮元,由松江表浦催押漕運至淮安。一天,舟行途中,遇到一大群逃荒災民,攔著他的車轎乞食,其狀甚慘?墒,古運河中的漕運船上卻滿載著“皇糧”,一艘接一艘,一眼也望不到盡頭。
這可急壞了押運的清兵,他們擺出了劍拔弩張的架勢,但遇到這種突發事件,無不驚慌失措,情勢非常危急。而此刻的阮元倒是鎮定自若。他知道,果真動起武來,他手下的士兵也不是這幫災民的對手,萬一鬧出事來,反而貽誤了漕運大事。所以他來了個順水推舟,立發令箭,傳諭各押運文武官員,每條船上添20人幫纖,當時江南有10余幫災民在境,恰好有500余艘漕運船在古運河上航行,萬余饑民皆安插得食,一場風波頓時煙消云散。此刻雖然河水較淺,終因增加了纖夫,而加快了漕運的速度,災民們也因為“安排得食”,熬過了饑荒,阮元確實做了件快刀切豆腐——兩面光的好事情。
當時為了解決這萬余災民的膳食,沿途雖然安排了一些糕餅鋪和農家制作的干糧,終因災民太多,實在難以應付。揚州城里的茶食店和飲食行業按照官府的差遣,連夜趕制干糧,美其名曰“公餅”,星夜催馬送往漕運沿途。當時制作的公餅非常粗糙,混雜各式面粉烘烤制作,湊合著使用一些干菜、腌瓜之類作為餅餡,只要能充饑就行了。
待到漕運完畢,天公作雨,旱情也有所緩和,阮元也因此受到了清朝廷褒獎。
事過不久,揚州茶食業的店主們利用阮元的名望作幌子(廣告),仿造公餅的樣式,用上好的面粉添油加酥,餅餡或用干菜,或用干雪里蕻,制成“阮公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