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淮史百科 > 府城研究 > 千古傳頌劉伶臺

千古傳頌劉伶臺

2016/10/16 21:15:12    作者:徐愛明、徐曉    閱讀:9576    評論:0

    清初,望社巨子阮晉曾作《劉伶臺記》,揭示了劉伶臺的基本情況。劉伶臺“去城東十五里,望之綿亙而蜿蜒者,即黃河故道也”;在其東西兩側,“居人數十家,廬舍相比,酒簾搖蕩,多以染織為業”;在其“堤之南一里許,蒼蔭茂密如雨蓋,數百柄簇擁攢擠,初疑其為松蔭狀,詢土人則櫻桃園也”;其西側“方塘百頃,菱芡交翻,芙集萬本,漁人弄篙,童子戲水。往來堤上者,紅白繚目,香風撲人,多為之小憩而不忍去”;劉伶臺所在之處的大堤上后有古寺,寺之后有敞亭,亭之棟有小額曰“晉劉伶先生墓”,“亭中央供泥像二,左伯倫,右杜康,二君時地不同,萍藻一室,其殆以酒作合乎!伯倫衣綠衣,著晉人巾,手執酒杯,側視杜微笑,若有品論其術之妙者然!”從這篇文章中,我們能夠大致地領略劉伶臺的風光。
    晚唐時期,以“山雨欲來風滿樓”著稱的許渾在其《淮陰阻風寄呈楚州韋中丞》中有“劉伶臺下稻花晚,韓信廟前楓葉秋”的詩句,就已經告知世人,劉伶臺為楚州(今淮安區)代表性的景點。元代詞人王奕(字伯敬,號斗山)在其《沁園春·客山陽偕諸公游杜康莊劉伶臺醉吟》中寫道:
    醉面挾風,攜杜康酒,酹劉伶臺。問漂母磯頭,韓侯安在,缽山池下,喬鵲曾回。孝說仲車,忠傳祖逖,忠孝如今亦可哀。清河口,但潮生潮落,帆去帆來。
    休呆。且飲三杯。莫枉教、東烏西兔催。更誰可百年,脫身不化,誰能五日,笑口長開。痛飲高歌,胡涂亂抹,快活斗山王秀才。今天下,曰利而已,何以平哉。
    明代,“劉伶仙臺”被列為“淮安八景”之一,明清時期淮安名人卞榮、胡璉、楊谷、楊茂、顧達、蔡昂、潘塤、潘蕃、張養重、張鴻烈、許其恕、許志進等皆有詩記之。卞榮詩云:“名留《酒德頌》,夢逐古臺空。泰華纖毫末,乾坤傲睨雄。糟丘春草碧,醒石夕陽紅。一鍤今何在,長淮水自東!蓖鶃砘窗踩说奈娜艘步枰允銘。林思承(莆田人)《劉伶臺》云:“軒軒襟度本風流,誰筑糟臺楚水頭。老眼每嫌塵世窄,托身長往醉鄉游。云開波浸蓮花晚,露冷香浮竹葉秋。借問古來中圣者,幾人豪邁合封侯?”
    劉伶臺得名
    劉伶臺祀西晉劉伶。劉伶字伯倫,沛人(今安徽省濉溪縣西北,接近徐州沛縣),與嵇康、向秀、阮籍、阮咸、山濤、王戎合稱“竹林七賢”。性嗜酒,作《酒德頌》,常乘鹿車,隨意所之,使人攜酒荷鍤相從,謂曰:“死便埋我!”雖然他最終死于酒,但死后,被世人奉為“酒仙”。
    劉伶不是淮安先賢,那為何要祀西晉劉伶?這個問題在天啟《淮安府志》卷之二十三“叢紀志”中有所交代:“淮陰故城與甘羅城,在《成化志》以為二處,在徐節孝以為即一也。它如馬陵、胯橋,業已訂正。又如掛劍臺、劉伶臺之類,殊涉附會。前既志之,弗必廢也。其為闕文乎?其為傳疑乎?姑仍舊貫而已!鼻寤窗矊W者阮葵生在《茶余客話》中說:“城東劉伶臺、杜康橋,皆好事者巧為作合,供詞客游宴之地!庇钟小渡疥柨h志·辨偽》云:“郡東十里有劉伶臺,在古淮堤上,前祠后墓。祠祀劉伶,以杜康配。堤南數里,有杜康橋。按《晉書》:伶,沛國人。墓不當在山陽,意其逃名醉鄉,蹤跡或在河內山陽,此地遂因而附會之耳!
    劉伶祠墓出現在淮安,還有兩種解釋。一是認為劉伶故鄉離淮安只有約300里,劉伶鹿車隨心所至,適在淮安因酒醉亡故,從人便荷鍤將其就地掩埋;二是認為北方的山陽在東晉時僑置淮安,原北方山陽的士族懷念故鄉風物,遂在遷居地復制以作紀念。劉伶的故鄉當時是否屬金鄉山陽(指山東金鄉一帶之山陽國),尚難考證,但“竹林七賢”在山陽的活動是有史實依據的,“七賢”的文章多次提到“山陽”,向秀曾作《思舊賦》(又名《山陽賦》)懷念嵇康,有句云“擠黃河以泛舟,經山陽之舊居”?磥,劉伶生前死后都和山陽有不解之緣。
    可見,這些交代、辨偽、解釋并未能揭示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其實,如果考證一下劉伶臺這一帶的地理環境、時代變遷、經濟形態以及人文背景,那么答案可能就會一目了然。
    唐宋以前,地處淮河之濱的劉伶臺周邊地區,風光優美、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一直是淮安釀酒業的中心,從宋朝開始載入史志的酒的品種有:清淮酒、綠豆酒、苦蒿、珍珠、臘黃、臘白、高爨、妃醉、真一等。明清之際,劉伶臺因淮安釀酒業興盛而名尤著,成一大聚落。吳玉搢經過考證,在《山陽志遺·遺跡》中說“《光州志》載,劉伶臺天下凡十有三處”,而淮安劉伶臺“至伶與康時地迥異而配食一堂,殆即以酒作之合與?”
    因此,劉伶臺當為從事釀酒的先民所為,他們以劉伶為酒仙,以杜康為酒圣,建臺供奉酒仙劉伶,并同祀酒圣杜康(酒祖),祈禱酒業興旺,進而衍化出劉伶卒葬淮安之說,就不足為奇了。
    劉伶臺位于淮安區下關的淮河大堤(黃河故道)上!痘窗哺尽防镎f“劉伶臺去治東北七里”。劉伶臺是淮安歷史悠久、影響較大的名勝古跡。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政協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主辦單位
影音先锋色|国产人妖一区二区动漫黄片|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app|亚洲性爱在线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