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文老虎灶
2017/3/27 16:09:48 作者:章來福 閱讀:8682 評論:條
朱永文老虎灶開業于清道光年間,是板閘南街一家老字號的老虎灶。據耄耋老人朱鎮安講述,自他的高祖朱永文起開老虎灶,延至他的父親朱貴榮都繼承祖業,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才歇業。
板閘南街緊鄰北京大道屬鬧市口的黃金地段,周圍店鋪林立,居民密集,因而朱永文老虎灶的生意,好于其他老虎灶。當然,開老虎灶也是個苦、臟、累的活計,一年四季每天都是天沒亮,就要起床,搗開灶塘,添加燃料后燒水。天亮時就有人來打開水了,直至晚上八、九點才打烊。
早先,人們都用瓦罐子、錫铞子打開水。板閘是鈔關所在地,停泊在關口的不少船家,也提著瓦罐子上岸來朱永文老虎灶打開水。
朱氏老虎灶所燒的燃料有扎成小把子的大蘆材、玉米秸稈、山芋藤、花生藤等。解放后,由縣煤石公司按計劃供應煙煤。
那個年代自來水還沒有問世,朱氏老虎灶都是長年雇人,每天清晨從運河里將河水用水桶挑回家,他家置有一口甕子、三口大缸均半埋在地下,便于挑水人彎下腰,就將水桶里的水傾倒大缸中。
晚清、民國時期,老虎灶賣出的開水,是用紫銅質地的大小水端打開水的。按一大水端開水收3個銅板,一小水端開水收1個銅板,老虎灶均按這價格來收錢的。收到銅板便朝掛在墻上的毛竹錢筒內投去。由于朱氏老虎灶每天收的銅板數量多,每晚還雇人來數銅板,按20個銅板一小夾子、50個銅板一大夾子來整理,擺放在錢板上。
板閘有多家織襪子、織毛巾的手工作坊,作坊里的女工往往忙于織機上的活,舍不得耽擱時間。夏天口渴,要喝滾開的水才“剎渴”。因而便有了作坊自家用錫鑄成1寸長、5分寬的水籌子,作坊的老板便讓朱氏老虎灶用水桶打上開水送來。也有的作坊是用小竹片烙上火印做成水籌子,去朱氏老虎灶打開水。過一段時間,他家便憑水籌子去各家作坊結算兌錢。
板閘的店鋪老板、鄉紳都有飲茶的嗜好,這群嗜茶的人都知道泡茶必要“好水”。所謂的好水,就是清晨還沒有人去河碼頭淘米洗菜、漬洗衣物。此時的河水又俗稱“喝水”,意思為既干凈又無雜物、又無異味的河水。朱氏老虎灶的挑水人,都是每天趁早將河水挑回去,打上明礬用搞水棍用力在水缸中搞成漩渦狀,待水缸里的水沉淀后,看上去是清晰透明。
朱氏老虎灶舍得燒柴禾,對來打開水的人,是你急,他不急,要等湯罐里水燒得直翻泡,他才揭開鍋蓋打水呢。茶客老爺用這樣的開水泡出的茶,喝到嘴里感覺非常有清香味和“肉卓”的感覺。 因而這幫老板、鄉紳中的茶客老爺,都舍近去遠讓伙計、家人,拎著錫铞子去朱老虎灶打開水回來泡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