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淮史百科 > 宗教祠堂 > 古天興觀

古天興觀

2017/5/19 16:12:27    作者:祁宏    閱讀:20373    評論:0

    河下茶巷古天興觀是淮安一座有名的古剎,因其主殿里供奉的是道家“天官、地官、水官”神像,所以周圍百姓習慣叫它“三官殿”,又因觀內有七眼好泉,文人雅士便雅稱它為“七泉山”。
    天興觀坐北朝南,居于河下古鎮寸土寸金的中心位置,占地十余畝,其西側南北向的茶巷,北側東西向的估衣街都是河下主要街道,河下諸多繁忙水道和碼頭皆圍繞在其附近,水陸交通十分方便。天興觀創建于唐貞觀年間,距今1300多年,期間香火不斷,傳承較好,據正德《淮安府志》載,該觀明時仍掛宋朝的匾額。天興觀自誕生之日起歷經多次火災,但火災后皆能迅速復建,且越建越好。距今最近的兩次火災分別發生在明萬歷年間和清同治年間,其中同治年間火災是捻軍人為縱火,光緒年間又重修,基本恢復了之前規模。
    天興觀建筑群頗為雄偉壯麗,依中軸線由南到北依次為:山門、頭殿、二殿和后殿,東西兩側還有規模較小的樓殿成兩翼拱衛中軸線上的主殿。山門前有廣場,約一畝多大,東西各有轅門,南邊有大型照壁一堵,周身用羅底磚斜嵌而成。山門外有三米高的石獅一對,雕刻得生動有力。山門門頭懸有“古天興觀”四字,四字陰刻在白礬石上,每字大約一尺見方,筆力遒勁,填以藍色,頗為醒目。中間山門里供奉的是赤發靈官,身高丈余,雖是泥塑卻披掛齊全,頗具威嚴。西邊山門是離茶巷最近的屋子,里面放有滅火用的水龍、水桶等物,水龍局設在這里是為了便于附近居民及時滅火之用。西山門西邊還有個土地祠,供奉著鬢發如銀的嘻嘻二老。
    進入山門之后便是頭殿,頭殿中間神臺上供奉的是真武大帝,身著黑色袍服,披發仗劍,腳踏龜蛇二將,因而頭殿又叫真武殿。主神臺的后壁是供奉各式太歲的小神臺,東西兩壁還有以木架支撐的巨型銅鼓。在頭殿西側有朝東的大殿三間,里面供奉的是痘神,痘神前往往掛滿了紅布,那是民眾在天花治愈后用以酬神的。頭殿的東邊是兩間鑼鼓亭,專門儲存廟會奏樂用的樂器。
    真武殿后面的二殿即雷神殿是天興觀的重點建筑,雕梁畫棟,重檐飛角,頗為壯觀,當中神臺上供奉的是雷祖,丈六金身,面有三眼,十分威風。本殿尤為可貴的是東西兩壁從屋頂到神臺以浮雕的形式塑造了二十四位雷神像,可謂形態各殊、栩栩如生!昂酉氯抛印敝坏鸟R濟中先生(1908年出生)年輕時曾向當時天興觀主持丁道長咨詢過該浮雕的由來,丁道士言:那是古時某代主持從蘇州寧波等地請來能工巧匠,先在兩邊壁上裝上大小不等、高低各別、正斜各異的木架作為基礎,然后再用經過篩選的細油泥,中雜麻絲,在木架上塑造各種神像,再施以五彩油漆,最后輔以各種配件制成。兒時的馬濟中對兩個頗具神秘氣息的女神像印象最深:一是手持雙鏡,閃閃生光的閃電娘娘,二是手持膨脹的口袋的助風婆婆。這兩個形象也曾出現在吳承恩的《西游記》中,吳承恩打銅巷的家離天興觀不足兩華里,想必當年吳承恩和家人也會經常來天興觀燒香許愿的吧。
    雷神殿斜對面是朝北的火星殿,里面供奉著六位火神。尤為滑稽的是,火神旁雕有一尺多高的小人,系平民著裝,呈脅肩諂媚之態。據民間傳說,火神面惡而心善,不愿意讓普通人家遭遇火災,但他耳朵根子軟,禁不住兩個小人的挑唆,竟也把一些善良人家燒得家破人亡。這個場景反映了淮安百姓對那些搖唇鼓舌之徒的憤恨。在火星殿前有一株古銀杏樹,主干兩人合抱不過來,高四丈有余,虬枝插天,濃蔭匝地,已有數百年之久,為天興觀平添了幾分古意。雷神殿的東側是朝西向的財喜殿,正中的神臺上供奉著一對三十多歲的新婚夫婦木雕,男的花帽彩袍,女的鳳冠霞帔,其頸、肩、臂、肘、腕、指、胯、膝、踝、趾等俱是活榫,可自由轉動,外加衣冠,頗肖生人。附近人家兒女婚嫁時多來此上香,祈禱新人婚后幸福,故此殿雖小,香火卻盛。
    中軸線上最后一個大殿就是“三官殿”,這是古天興觀最主要的建筑,三間大殿均為敞檐,一脊四溜,二十扇木隔門上均有浮雕,系表現紅樓夢的故事,精雕細琢、玲瓏剔透,頗具立體感,實乃藝術珍品。殿中間黃綢帷幔中供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殿西側神臺上有一物似犬,但有龍鱗且三足,實為水怪,三官殿后一百米原為黃河與淮河的干流,此物當與此相關。三官殿最為神奇的是神臺上的三官座下,各有一井,神臺前供百姓跪拜用的檳榔石下也有一井,殿西壁下也有一井,這五口井均為暗井,東壁有一明井,再加上土地祠前一明井,共七井,這七口井為古天興觀增添了些許神秘感。乾隆《淮安府志》言:“天興觀井凡七,在大殿神座下水最甘美!睘榇,附近茶巷人家最喜從此井中取水烹茶待客,每日天亮前汲取三官殿神座下的新泉,養于綠釉荷花缸中,以砂銚煮水,陽羨紫砂注湯,用景德鎮白瓷甌供酌,人各一壺,此為河下人接待貴客之道。三官殿東壁的那口明井另有傳說,據說當年建天興觀時所需木料,俱從井內涌出,后一匠人忽然說“木料夠用了”,故有根木料雖露出水面但未出井欄,直立在井中,搖之可動,拔之不起。馬濟中先生幼年在此井旁邊玩耍時曾親見此木,當為道士為附會此故事而刻意為之。
    三官殿(后殿)在捻軍占領河下期間曾被燒毀,據《淮雨叢談》載,“天興觀后殿,規制崇隆,竟成焦土。舊傳殿中懸溫石琉璃燈,神像所執,系碧玉圭,均化為烏有”。光緒年間重修后殿時缺少木料,程氏族人主動請求撤料助工,后來拆了批驗所后樓,取其木料,用于修天興觀后殿。后殿內三神像也是從河下三板橋畔的三元宮移過來的,比起被捻軍燒掉的神像已經矮了很多。在三官殿的東側是財神殿、里面供奉著五座神像,即常說的五路財神,每個神像上都被敬神者掛滿了紙折的金銀元寶。財神殿也是目前唯一留存下來的大殿。在財神殿的周圍還有大王殿、天醫院、文昌宮等建筑。
    因天興觀供奉著諸多神像,滿足不同人群的多種精神需求,故終年有人前來燒香許愿。如果逢節日或各神的生日,天興觀及門前廣場格外熱鬧,各式人等在此交流、交易,一些海邊的漁民也常常通過澗河到此買賣集會,影響遍及方圓上百公里。乾隆《淮安府志》載“天興觀后”是當時淮安城外三大米市之一?梢哉f古天興觀千百年來早已和當地群眾日常生活、商業貿易密切相關,已成為古鎮經濟生活、信仰活動的重要場所。正因為此,天興觀也成為了河下鎮的地標性建筑,《筆生花》作者邱心如就有記載,她夫家在河下茶巷頭的天興觀右側,人稱張氏恬素堂。娘家住楊天爵巷,離天興觀不過二百余米。
    20世30年代,淮安縣教育局打著拆廟辦學的時髦旗號,憑借一紙公文,強行將天興觀改建成小學,在當地引起軒然大波,影響遠及南京上!,F在學校已從里面搬出來,在河下旅游開發的大背景下,恢復天興觀昔日風貌勢在必行,已經延續上千年的古道觀必能重新煥發青春。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政協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主辦單位
影音先锋色|国产人妖一区二区动漫黄片|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app|亚洲性爱在线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