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城索引 > 淮上園林 > 曾經名播大江南北的河下名園——曲江園

曾經名播大江南北的河下名園——曲江園

2017/7/9 14:17:03    作者:李想    閱讀:7742    評論:0

    明清時期,河下地處運河要津,駐有清江漕船廠的抽分廠,同時還是淮北鹽的集散地,所以河下在明清時異常繁盛,成為“東西相聚幾二十里”的重鎮。河下在明清時人文薈萃,甲第相望,園亭林立,僅《山陽河下園亭記》所記載的私家園林就達七八十座,這其中最負盛名的要數曲江園了。
    曲江園本名依綠園,為明末清初的張新標所修建。張氏是河下本地的名門大族,世代都有人讀書為官。張新標,字鞠存,號淮山,順治六年(1649)中進士,八年為鄉試同考官,后又任吏部考功司主事,不久他由于無辜被謫,辭官回鄉。順治十七年(1678),張新標與其子鴻烈同被舉博學鴻辭,一同進京,但他稱病未參加考試。十八年(1679)出游,卒于蘇州。依綠園大約就是張新標在辭官回鄉的這段時間修建的一座園林,以杜甫詩句“名園依綠水”而取名依綠園。
    依綠園環境優美,處蕭湖之濱,園西為普光禪寺,東連黃氏舫閣、止園,東北斜對曹家山,西南為綠島,即后來的荻莊。依綠園正門臨水,正對蕭湖最闊處,門階即碼頭。園中西南有正樓三間名曰曲江樓(唐開元名相張九齡,韶州曲江人,有《曲江集》傳世,樓名系張氏紀念先祖之意),極為宏麗,在晴天登樓,蕭湖風光盡收眼底;東有樓三間曰云起閣;西南還有船房六間,東曰水西亭,西曰半畝方塘;北首有亭名為萬斛香;后門竹扉四扇。
    依綠園的出名,不但是因為選址好,景色優,更因為它是一座文化名園。依綠園建好后,張新標、張鴻烈父子就經常在此園舉行文會,很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前來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詩作。特別是康熙三年(1664)的中秋之夜,張氏父子在依綠園中舉行大型宴會,大會大江南北名流數十人,席間絲竹清歌,飲酒賦詩。清初經學家、文學家毛奇齡當時避亂淮安,也被這次宴會所吸引,化名參加,宴會后寫成《明河篇》,全詩長達586字,滿座為之傾倒,后被廣為傳頌。
    因依綠園中的曲江樓宏麗且遠近聞名,所以依綠園逐漸又被稱為“曲江園”或者“曲江樓”,以樓代園。大約在康熙中期,張家逐漸敗落,曲江園被賣給了鹽商程用昌家,之后又被轉賣給另一程氏鹽商程埈家。對曲江園的這位新主人,同治《重修山陽縣志》卷19“古跡”中有記載:曲江樓在聯城北門外。邑人張新標建……后其地屬于徽商程孝廉埈!逗酉聢@亭記》也記載:依綠園,張鞠存吏部、毅文檢討喬梓別業也,……后為程眷谷先生埈易名柳衣園。在史料中也顯示依綠園在它的第三位主人程埈手中被改名為“柳衣園”,但人們仍習慣用“曲江園”或“曲江樓”稱之。
    曲江園雖然被數次售賣,但買家都是家資豐厚,更熱衷于文事的鹽商,所以曲江園在新主人的手中不但擴展了規模,而且名聲也越來越響,成為當時全淮安最著名的園林,名揚大江南北。從康熙后期到乾隆中期,曲江園日益成為淮安最著名的文人詩酒交游、聚會的場所!逗酉聢@亭記》記載:“河下又當南北之沖,壇坫之英、風雅之彥,道出清、淮,鮮不至柳衣園者!碑敃r在曲江園聚會的文人名流中產生了著名的“曲江十子”——周白民、劉萬資、劉萬吹、王素珍、邱謹生、邱長孺、吳慎公、邊壽民、戴伯玉和程嗣立,“淮上三民”——陸竹民、周白民、邊壽民。他們講學交流所形成的優秀八股文的選本——《曲江樓稿》也風行海內。這時期曲江園的名聲達到巔峰。
    乾隆中后期,曲江園開始逐漸衰敗。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黃河決于老壩口,河下被水淹達一丈多,曲江園受災不輕。嘉慶后期鹽政大壞,私鹽橫行,官鹽滯銷,鹽商不復往日之盛,在園林上的花費也大減。曲江園真正衰敗是在道光年間,道光十二年(1832)綱鹽改票,淮北鹽集散地移到西壩,在河下的鹽商業務轉移,收入銳減,許多人紛紛撤業,更無暇顧及園林了,包括曲江園在內的整個河下園林都不可避免地急劇破敗下去,曲江園不久就全部湮沒在歷史塵土中。
    曲江園雖然已成為歷史往跡,但它畢竟有過一百多年的燦爛和輝煌,是研究淮安運河文化和鹽商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我們去研究與懷念!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政協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主辦單位
影音先锋色|国产人妖一区二区动漫黄片|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app|亚洲性爱在线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