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丹崖保護國寶毛公鼎
2017/8/11 17:19:19 作者:高建平 閱讀:8693 評論:條
毛公鼎是西周宣王時禮器,與大盂鼎和大克鼎并稱我國青銅禮器的三絕,以銘文第一著稱于世。
毛公鼎在清代道光三十年(1851年)出土于岐山周原,今寶雞境內。據考證是岐山縣董家村的村民在村西地里挖出來的。有古董商以300兩白銀購得,在運鼎的時候發生糾紛。古董商重金賄賂知縣,以私藏國寶名義治罪村民,運出寶鼎。
道光三十一年(1852年),毛公鼎輾轉落入西安古董商蘇億年之手,他向北京的著名金石家兼收藏家陳介祺(時任翰林院編修)發函。陳接信后,馬上匯白銀1000兩,并將鼎鎖于密室。陳介祺去世后,其家道漸衰。至宣統二年(1910年),毛公鼎已無力保護。1912年,陳家被迫把毛公鼎賣給了清朝重臣端方。未料,端方本人不久即在保路運動中被革命軍所殺,并從此家勢中落。端家嫁女,端府曾欲以毛公鼎作為陪嫁,而夫家卻未敢接受。
辛亥革命爆發后,存有稀世國寶毛公鼎的端方之妾將毛公鼎典押給天津華俄道勝銀行。此前,天津華俄道勝銀行曾派人前往陳介祺的家鄉山東濰縣調查,找到陳介祺鑄造的仿品兩相比較,確定端方家中的確系原物,準于典押,入庫秘藏。在此期間,外國記者福開森欲以五萬美金購買。
談荔孫,字丹崖,祖籍無錫。清光緒六年(1880)11月12日寅時生于淮安府山陽縣城隍廟巷(祖屋仍有部分庭院被列入名人故居保護名錄),6-11歲在私塾讀書,12-14歲入其父談靜山創辦的談氏東文學堂(相當于留日預備學校),學習漢文、數學、物理、化學和日文等科目。后入江南高等學堂讀書,畢業后考取了去日本官費留學的東京高等商業學校(今日本東京商科大學)學習銀行經濟,畢業后到日本銀行實習。
1926年,談丹崖先生任大陸銀行總經理,得知毛公鼎的危機后,他心急如焚,認為國寶放在外國銀行實為不妥,有流失海外的危險。于是找上端家門,表示愿以相當低的利息為優惠條件,代理端家去天津華俄道勝銀行贖回毛公鼎,改轉質押給北平大陸銀行。經當時端家掌門的端方子媳同意,談丹崖就親自前往天津華俄道勝銀行辦理了轉贖手續,將毛公鼎運回京城存放入北平大陸銀行。他告訴端家,如果將毛公鼎存放在大陸銀行,他們出的利息將會低于天津華俄道勝銀行很多。端家看重的是利,對找上門的好事何樂而不為?所以,端家同意將毛公鼎由外國銀行轉往國內銀行,由談丹崖代辦,立即從天津華俄道勝銀行贖出毛公鼎,質押改存毛公鼎于大陸銀行。這樣,大陸銀行化解了當時的危機!
不久后,收藏家葉恭綽與鄭洪年、馮恕合股集資買下毛公鼎。1930年,鄭洪年、馮恕二人退出,毛公鼎轉歸葉恭綽一人所有,但又存于大陸銀行一段時間。
1934年,葉恭綽遷居到上;I建“上海市博物館”。次年,“上海市博物館臨時董事會”成立,葉恭綽出任董事長,毛公鼎也隨之從北平大陸銀行取出運至上海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