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淮安籍銀行家與淮安的關系
2017/11/27 14:55:31 作者:劉懷玉 閱讀:12970 評論:條
清朝末年至民國年間,中國有三位著名的銀行家都來自淮安,他們分別是朱邦獻、談荔孫和周作民。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銀行界中的精英人物。
朱邦獻(1878—1932),字可侯,號虞生。朱邦獻的哥哥朱邦偉(1878— ),字俶侯,號亦奇,住淮安城內東長街路東三角橋附近。朱宅對面是何宅,主人何福庚是朱邦獻的姐夫,也是羅振玉的表兄。此宅是朱邦獻購置贈與其姐,后還成為我國鹽業史研究專家和鹽業實業家何維凝的故居。朱邦獻與朱邦偉本不是嫡親同胞兄弟,朱邦獻是朱福昌三子朱占鰲的兒子,朱邦偉是四子朱占勛的兒子。五子朱占科無子,即以朱邦獻與朱邦偉承嗣。嗣父朱占科,光緒九年(1880)考中進士,光緒三十年(1904)六月簡放至云南,補順寧府知府。在任年余,即以病辭職歸來。光緒三十二年(1906)復奉調至京,從事銀行方面工作。光緒二十八年(1902),朱氏兄弟二人都考中了舉人,朱邦偉官內閣候補中書,記名軍機章京。朱邦獻得了個內閣候補中書銜,后赴日留學,以通曉經濟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賞識,被舉薦到戶部供職。光緒三十一年(1905),奉調戶部銀行。朱邦偉后來也由軍機章京進入銀行監事,兄弟倆都有較豐富的銀行工作經驗。鹽業銀行成立后,袁世凱的表弟張鎮芳任經理,朱邦獻成為副總經理,全面主持鹽業銀行工作。1932年朱邦獻因病逝世,成為當時金融界一大損失。朱邦獻平時故舊子弟得其提攜就業者甚眾,傳言其死有一非正常的原因;窗步鹦战浧浣榻B在鹽業銀行工作,出了萬元的紕漏,朱邦獻由此驚嚇憂慮而病死,而姓金的卻揣款在籍逍遙自在。
談荔孫(1880—1933),祖籍無錫,生于江蘇淮安。其家族定居于淮安,始于其曾祖父談烜。其祖父談壽齡,字晉三、靜山,咸豐間貢生。道光末任福興閘官,咸豐中任馬頭巡檢司巡檢,后任里河縣丞。以嫻熟官府公文事務,進入四川總督吳棠幕府,歷保道員,分發湖北任夔州府知府。辭官后定居于淮安城內城隍廟巷,卒于1893年9月。靜山先生因看透官場腐敗,深知國家興盛全賴人才培育,囑子孫“不入仕途”。1891年談氏發起創設“談氏東文學館”,聘劉鶚、羅振玉等為教員,并專程赴滬延聘日籍教員二人。學員除談氏子弟外,兼收外姓青年,周作民、陳福頤、路孝忱、林有任等均系經該學館培育過的人才。談荔孫后創辦大陸銀行,其子談光曾,字公遠,歷任中國大陸商業公司董事兼北京分公司經理、漢口大陸銀行經理、后任大陸銀行董事、總經理。
周作民(1884—1955),原名維新,在康有為、梁啟超等主持的戊戌維新失敗后,恐觸時忌,改名為作民。周家原在淮安城內系馬樁巷,即淮安府學東側一條南北向的巷子。周家本武官出身,有個叫周象臣的,官漕標守備。他有三個兒子:周珣、周珩、周璠,都陸續進了學,成了秀才,侄兒周琦于同治十二年(1873)中了武舉,門庭逐漸興旺起來。老二周珩,字佩玱,光緒二十七年(1901)中了舉人,并在安徽做過一任知縣。他就是周作民的父親。周作民弟弟叫周作屏,后來遷居西長街區政府北邱家巷內。
周作民自幼隨父讀書,打下了良好的國文基礎。后轉入談氏主辦的東文學堂讀書,受教于劉鶚和羅振玉。由于聰穎好學,周頗得羅氏喜愛。1917年,周作民一手創辦了金城銀行。周作民待人真誠,值得信賴,始終隨時代前進。據說在1946年初,他曾在重慶周恩來南開中學一位同學家中,和周恩來見面“敘敘鄉誼”。周作民說他胞弟在淮安,當時淮安已第一次解放,幣制不同匯兌不通,想請周恩來轉些錢去,說著還真的掏出現鈔來。周恩來一口應承,又打趣道:“共產黨再窮總還養得起令弟一家,我通知當地人民政府照辦就是了!蓖短覉罄,周作民兩年之后便在香港大力資助共產黨。
民國年間淮安在銀行業中,還有一些有影響的人物。比如:朱邦獻的妹婿許福昞、女婿胡仲文、楊士驤的侄兒楊毓璋以及顧震福的兒子顧翊群等。
許福昞(1882—1961),字漢卿,是祖父許桂芬的第二個孫子。許桂芬字金粟,一字一香。同治十年(1871)進士,淮安府鹽城縣人。歷官山東數縣知縣,三署臨清直隸州知州。光緒十九年(1885)許桂芬辭官歸居淮安,久之卒。他曾“捐銀數千兩,為淮屬公車及本邑賓興費,以資助春秋闈試之士”。許福昞即生于山東,長于淮安,娶朱邦獻之妹朱淑芳。解放后,許福昞仍為大陸銀行總經理。許福昞以銀行家知名,還是收藏家名。上海博物館1999年收藏的黃庭堅《小子相帖》、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虞山毛氏汲古閣圖》,即其舊藏。此外,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宋拓十卷《淳化閣帖》修內司本,亦即許福昞所藏潘祖純跋本,被譽為“許福昞本”。
胡仲文(1901—1982),淮安人,南開大學第一屆學生。他五歲即隨全家離開淮安去天津定居,就讀于南開中學,南開大學政經系畢業。他和周總理是中學同學,一生受到最大的影響便是來自周恩來和南開校長張伯苓。1919年9月25日拍攝的“南開大學開學紀念”的照片上,他和周恩來同在其中。新中國成立后,周總理還曾請這位老同學到西花廳做客。周恩來的進步思想從年輕時便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胡仲文長期從事金融業,任天津四行儲蓄會經理,鹽業銀行董事。1952年調北京工作后,在北京定居。他擔任過人民銀行總行參事等職,1965年退休。
楊毓璋(1872—1920),字霽川。楊毓璋祖父楊殿邦原為安徽泗州人,因在淮安擔任漕運總督,遂家族世代定居淮安城內,并成為晚清淮安城內四大家族之一。楊殿邦育有楊鴻弼一子,但有八個孫子,即長孫楊士燮,次楊士普,三楊士晟、四楊士驤、五楊士琦、六楊士鈞、七楊士銓、八楊士驄,楊士燮即為楊毓璋的父親。在其四叔直隸總督楊士驤的幫助下,楊毓璋坐上了天津中國銀行行長的交椅。
顧翊群(1900—?),字季高,是清末翰林顧云臣之孫,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授顧震福的兒子。顧震福(1872—1936),字竹侯,號跬園,江蘇淮安人。清末民初文字學家、經學家、著名謎家。顧氏一生與燈謎多有緣分,民國時期的著名謎社,他幾乎都有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