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天培題署“淮陰滋圃關天培”是淮城文人對淮城雅稱,并不指今天的淮陰區
明清時期,“淮陰城”特指淮安城,即今淮安區城區!盎搓幊潜鄙徎ń帧奔唇裉旌酉律徎ń
關天培(1781年1月8日-1841年2月26日),字仲因,號滋圃 ,江蘇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市淮安區)人,清朝著名愛國名將,民族英雄。
關天培歷任把總、千總、守備、參將、副將、提督等要職。在任廣東大清水師提督其間,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則徐虎門銷煙。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初六,英軍對虎門要塞發動總攻,關天培親自指揮,盡管守軍人數低于對方數倍,面對英軍猛攻,仍死守陣地,頑強抵抗。最終因援軍未至,被槍彈擊中,壯烈殉國。朝廷追謚為忠節,加封振威將軍。
關自抵粵接任后,即致力于加強廣東沿海的防務。赴任后,他親自踏勘地理形勢,積極整頓防務,筑炮臺,鑄重炮,造暗礁,訓練士兵,海防十分鞏固。他親自監督鑄造大炮八千斤、六千斤者四十尊,六千斤以下者數百尊,并分置各炮臺,以加強防守力量。與此同時,他又加緊訓練水師部隊,親自駐扎在虎門督軍操練,每年二月末、八月初,親自率領五百士兵,分別到威遠、鎮遠、橫檔、大澆、永安、鞏固六地進行實戰演習,操練槍炮。
關天培還將建設虎門要塞的經驗和匯集的有關資料,編成《籌海初集》四卷并附有許多詳細的地圖和訓練圖、表等,體現了他關心時事、抵御侵略的海防思想。
關天培雖是武將,除了《籌海初集》外,他還為重刊《金函玉境》等書,也擅長書法。但他在落款署名時,均書:淮陰滋圃關天培。且在明清時期,沒有淮陰這個縣名,那此淮陰究竟是哪里?
原來,在古代“淮陰”二字是淮城人對自己城市的別稱,并不指今天的淮安市淮陰區。單凡是過去淮安文人墨客,在自己的文學、字畫作品中署名時,前面都會落款“淮陰”二字,他們也稱呼淮安城為“淮陰城”。如吳承恩、沈坤、邊壽民、關天培等等,落款均為“淮陰某某某”。而佐證此淮陰非今淮陰,這從留存至今的咸豐年間龔!吨匦尬耐ㄋ洝繁锌梢娨话,他的落款署稱“湖北巡撫、清河龔裕撰”,這就是民國年間更名的淮陰縣,即今淮陰區前身。在過去,今淮陰區周邊文人雅士,并不稱自己為“淮陰”,而是直接署地名“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