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淮安 > 三親資料 > “咸甜”風雨路 同行三十載”——江蘇蘇鹽井神股份有限公司發展歷程回顧

“咸甜”風雨路 同行三十載”——江蘇蘇鹽井神股份有限公司發展歷程回顧

2020/5/29 11:17:09    作者:劉正友口述    閱讀:5816    評論:0

 

  劉正友,1966年出生,江蘇淮安人,F任江蘇蘇鹽井神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委員、總工程師,淮安區政協常委,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他從1988年8月參加工作,經歷了“蘇鹽井神”籌建、發展的全過程,是與“蘇鹽井神”同行30載的見證者。


  在淮安熱電廠籌建30周年之際,蘇鹽井神熱電分公司舉辦了“憶廠史、強使命、當先鋒”主題教育座談會,特邀了20多名曾參與“井神”籌建的老領導進行座談。會上,老領導們暢所欲言,直抒胸臆,既談了當年籌建時遇到的千般辛苦、萬般困難,也流露出當年創業時的那種堅韌執著與無怨無悔,還對如今“井神”做大、做強感到欣慰。字里行間,滿滿都是干事創業的激情和對鹽化事業的忠貞熱愛。而就在此次座談會召開前期,熱電分公司還開展一項極具意義的工作,就是讓參與籌建的老領導們寫史記事,為“井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些有關“井神”創業、發展的“三親”史料,能讓我們回到過去。那種在艱難下的執著,在當下極其令人感動。
  2019年,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大慶,淮安區政協牽頭編撰“三親”史料,本著“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方針,讓我參與其中,讓我來述說“蘇鹽井神”的歷史變遷。這既為企業的文化傳承留下難得的佐證,也為政府實施產業強區戰略留下不可磨滅的見證,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1988年,我從江西工業大學電機工程專業畢業,正值當時縣級淮安市(今淮安市淮安區)在熱火朝天地籌建自己的熱電廠,我便有了學成回來發揮專長、報效家鄉的念頭。于是,我來到了淮安熱電廠工程籌建指揮部,當起了一名技術員。之后,我先后參與了電廠、鹽廠和堿廠的建設,親身經歷了“井神”的發展全過程。我既是“井神”發展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仡櫰髽I籌建以來風風雨雨的發展歷程,我感慨萬千。各級政府、領導在“井神”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每一個重要節點上的傾力支持與幫助,我感深肺腑。那些積極參與電、鹽、堿項目籌建創業的“井神”老領導、老職工們,他們白手起家、艱苦奮斗,無不體現出他們無私奉獻、篳路藍縷的創業精神,值得我們今天每一位“井神人”學習與傳承。
  20世紀80年代,《人民日報》刊發一條消息“淮安發現特大鹽礦”,為淮安井礦鹽大開發拉開帷幕。當時的淮安市委、市政府(原縣級淮安市,即今淮安市淮安區)經多方調研考察,決定開發鹽礦,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分別于1987年11月成立淮安熱電廠項目籌建指揮部、1990年元月成立淮安鹽化廠籌建指揮部。但在之后爭取立項過程中,因為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三無經驗,經常遭遇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和阻力。在原縣(區)政協副主席劉彬的帶領下,憑著非上不可的恒心、勤儉辦事的決心、立戰立決的誠心,一次次叩開緊閉的大門。在向省計經委轉報熱電項目建議書時,第1次(1987年7月30日)上門拜訪分管能源的原副主任王槐香時,進門不讓座、敬煙不肯吸。第2天將項目建議書報送能源處時,對方不肯收,經反復解釋和請求,才勉強收下;再去王槐香副主任辦公室拜訪時,她依然不理不睬。第3次聽說省計經委在鹽城開會,趕去卻撲個空。隔了兩天,這才見到省計經委原副主任孫海云,并當面進行匯報。1987年8月20日,劉彬副主席和李小春同志住到了南京,每天厚著臉皮、按時按點和計經委的工作人員一同上下班,每天僅住3.5元的房間。后來才得知,計經委有人認為蘇北人說話不算數,辦事拖延不認真。劉彬副主席當即組織4名工程師駐在南京寫調研報告。8月30日,當第4次找到王槐香副主任和省計經委的其他領導時,偏見終于被執著的誠心所感動。9月2日,劉彬副主席等同志終于拿到了《淮安縣建設熱電廠項目建議書批復》;鼗粗,政府迅速成立項目籌建指揮部,抽調人員,明確分工職責,開展工作。但在當時,爭取真空制鹽項目難度更大。原淮陰市(今淮安市)當時已有兩個類似項目,就怕重復建設省里不同意。到省計經委申報除了要有市場、資金的保證,還要市計委和省輕工業廳和省鹽務局同意。為了能求得原淮陰市對鹽廠項目的意見,我們先后跑了11趟,依然無果。為此,縣(區)政協副主席、常務副總指揮劉彬以個人名義向原淮陰市委書記寫信,申述在淮安建鹽廠的8條理由。后又以“計劃單列市”為由,向省計經委直接呈報項目建議書,并向省輕工業廳、省鹽務局領導匯報。指揮部領導日夜不停跑了21趟,白天在路邊草棚吃飯,夜間在車上睡覺,在會議室外、辦公室外站過10多次,一站就是幾個小時,腿站麻了、腰站酸了、腳站腫了,走起路來直打晃。為了搶時間,還幫助主管部門打印文稿、跑著蓋章,以實際行動感動每位領導。曾經給他們吃過閉門羹的領導們,后來無一例外成了淮安電、鹽項目建設最有力的支持者和幫助者。
  那時,新上一個大中型項目,從有批文到開工,有項目可研、開采可研、環?裳、廠地規劃、征用土地、批建碼頭、過路過橋鋪設管線、頒發籌建執照、初步設計審查、經濟評估、資金來源審批、建筑許可、報批人員編制和用工計劃、地基鉆探、設計圖紙會審、籌建資金擔保、審批開工等18道手續要辦理。盡管千頭萬緒,但每一項工作都超前計劃、分工負責、齊頭并進、日夜趕工。僅各類報批文稿就寫了500多件,圖章蓋了1200多個。
  在資金籌措方面,也花費了眾多人的心血。首先,就是得到了淮安(區)人民的支持。在建設熱電廠時,指揮部就向淮安(區)人民借資482萬元,建鹽化廠時又向淮安(區)人民借資446萬元。后來曾用鹽產品兌現,但至今仍有人能拿出5元、10元、50元、100元不等的借資劵;I集項目資金時,還得到國家、省部委辦局不少領導的幫助。他們親自出面協調借貸款,包括中行、建行、工商行等大額貸款,以及投行、財政的大額借資。
  在項目籌建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有這樣一些老領導。金兆峰,原政府辦副主任,熟悉地方環境,工程指揮部成立后,他擔任副指揮兼辦公室主任;籌建中經他協調的大小事項在千件以上,任何難事經他手都能迎刃而解。當時流行一句話:“找到金兆峰,萬事都成功!边有被大家稱為“外交家”的汪性穎,他的氣質與眾不同,風度翩翩,一表人才。他在指揮部負責行政工作,根據工作需要,既要跑項目,跑資金,又要搞公關、搞協調,是一個“全能多面手”。他曾9上北京,到總行貸款1300萬元。也曾搞到外匯貸款50萬美元,用于購買進口設備。還有曾任審計局副局長的任步華,任指揮部財務部長,作為“大管家”,嚴控資金用好錢,比預算節省1000多萬元……還有很多很多同志,他們都能發揮自身專長和特點,夜以繼日,拼搏奉獻,為項目籌建貢獻了大量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作為當年參與“井神”籌建的一名普通技術人員,我還清楚地記得,那時上下班去單位,連一條正規的道路都沒有。炭渣摻和著黃泥鋪出的唯一通道,睛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指揮部是一排排低矮簡陋的磚瓦房,冬冷夏熱。沒有空調取暖制冷,吃水也只能使用深井水。在當時,大家臉上都有一種疲憊,黑黃的臉上卻又有一種興奮、精神,那便是創業者們所獨有的氣質。項目建設中,指揮部成員日夜拼搏加快進度,從1988年到1991年的4個春節,指揮部的主要工作人員都在現場度過。他們心中都有一本帳,兩個項目總投資6500多萬元,僅貸款借資利息每月就達70萬元,加上職工工資福利,早投產1個月就可節約近百萬的成本。所以,指揮部的成員們都主動放棄所有休息日,做到了“小病不休息,大病堅持干,工作巧安排,問題不過夜”。熱電廠項目從破土動工到竣工投產不到16個月;鹽化廠從成立指揮部到建成僅用了1年9個月,兩項工程合計節省投資1094萬元。
  陪伴“井神”一路走來,企業發展的每一個關鍵點、轉折點,黨委、政府始終如一地給予了淮安鹽化事業最大的熱忱和關懷。在一些關鍵事項上的果敢拍板,成為了挽救“井神”命運的“上帝之手”,伴隨著“井神”的成長和進步。這些印記,永遠刻烙在“井神”人的心上。
  1993年到1996年期間,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年虧損1281萬元,累計虧損4500多萬元。到了內困外憂、舉步維艱的地步,一些同志紛紛外出謀生。當時我已經是車間主任、副總工程師,也萌生了到機關的想法,還報名參加了組織部組織的到鄉鎮掛職選拔。一個新興的鹽化工企業,走過短短的10年就將劃上句號?無論是籌建者還是政府、淮安(區)百萬人民,都無法接受。為此,市(區)委、市(區)政府苦苦思索,排來排去,將目光聚焦在具有務實作風和開拓創新精神的副廠長徐學春身上,并大膽決策,打破人事藩籬,以工代干,任命這位有著豐富生產管理經驗的徐學春為淮安鹽化總廠廠長。正是這一關鍵決策,讓企業起死回生。在徐學春廠長帶領下,企業破困圖存,2次創業,狠抓內部管理、3項改革和技術創新,1997年,他僅用8個月,就將當年實現產銷超設計(年產9.5萬噸)減虧820萬元,次年產銷超13萬噸,一舉扭虧為盈。1999年,“井神”實現利稅1018萬元,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要想干出更好的業績,還有諸多限制。特別是鹽業專營政策對行業內的保護限制了井神的市場開拓和產能發揮,只有將專營限制改為專營支持,才能為企業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和更廣闊的發展舞臺。1999年,市(區)委、市(區)政府經過慎重考慮,再次大膽決策,將“井神”資產結構進行了優化。對原淮安鹽化廠單列,采取掛賬建新的辦法,以“放水活魚”的氣魄,將鹽電廠以零資產轉讓,劃撥到了江蘇省鹽業集團公司。
  這一關鍵決策,促進了“井神”體制的大變革,為企業轉型創新發展贏得了更多機遇,成為“井神”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熬瘛边M入省鹽業集團公司后,不僅市場得到專營政策支持,還在項目技改投入上得到有力支撐。僅在1999—2001年,就先后投入3940萬元進行工藝設備改造和技改擴能,2003年投入5000多萬千分表新上鹽硝聯產、鹵水凈化項目。2006年,投入4個多億建設年產60萬噸年鹽硝聯產擴建工程,實現了產能、單耗和工藝指標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水平。2009年,投入8.4億元實施了60萬噸聯堿項目,2011年投入5個多億建設了100萬噸年產熱泵鹽鈣聯產項目。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增強了企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從單一的制鹽企業成為鹽堿鈣聯合生產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制造企業。2008年,按照“整合、改造、上市”的原則,開展了一系列的資源整合及并購重組,消除了同業競爭,擴大了資產規模,增強了研發能力,成為產品品類齊全、資源儲備充足、產銷運研一體化的大型生產經營企業,企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15年12月31日,公司在上交所成功首發上市,成為全國以鹽為主業的第二家主板上市企業。
  目前,企業總產能650余萬噸,總資產超45億元,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先后獲得“全國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先進單位”“全國輕工業卓越績效先進企業”“中國輕工業百強企業”等稱號,連續多年入選“中國制鹽行業十強企業”。2019年8月28日,企業還在人民大會堂領取了國內質量最高榮譽——“全國質量獎”。
  “井神”的創業發展歷程充滿了坎坷、曲折,能擁有今天的成就,既是創業者們不怕艱苦、戮力攻堅的結果,也是全體干部員工30年如一日奮力拼搏的成果,更與各級政府、部門,各位領導大力支持、幫助分不開;窗矃^政協從創業初起,就與“井神”有著深厚的緣分。時市委市政府研究決策上電廠、鹽廠項目時,首先就得到了政協的支持;在電、鹽項目籌建中,區政協政協原副主席、常務副總指揮劉彬吃苦、受屈,干成了前人不敢想、不敢干的事。今天,作為區政協常委,我有幸守望著“井神”人的初心,一如繼往地為鹽業事業貢獻著綿薄力量。我也希望,“井神”干事創業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淮安的鹽業事業將會永遠昌盛。



  參考資料:
  劉彬《熱電廠鹽化廠籌建紀實》、汪性穎《籌建淮安鹽化廠回顧》、熱電分公司“憶廠史、強使命、當先鋒”主題教育活動座談會記錄、“蘇鹽井神”綜合辦《江蘇井神鹽化股份有限公司發展歷程及歷史沿革》;徐春霞《井神圓夢人》。


 。ㄕ碚咝齑合,單位:江蘇蘇鹽井神股份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政協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主辦單位
影音先锋色|国产人妖一区二区动漫黄片|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app|亚洲性爱在线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