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行政 > 文史資訊 > 恢復淮安輪船站和設立紀念碑亭的意義

恢復淮安輪船站和設立紀念碑亭的意義

2020/12/8 9:35:53    作者:章來福、董樹華    閱讀:4170    評論:0

  淮安地處蘇北腹部,京杭大運河貫穿南北、蘇北灌溉總渠橫貫東西,水上航運業歷來十分繁忙。從淮安沿運河北上可直通北京,南下可抵達蘇州、杭州。明清時代淮安不僅是漕船運送漕糧的集散地,而且是各類木帆船運送鹽業、布匹和手工產品等商品基地。民國時期,人們出行首選交通工具便是運河中的官辦或民辦的客運班船(舊社會也稱小火輪)和木帆民船(舊社會也稱“邦船”),各個歷史時期,均在淮安設立過輪船站點。

  一、淮安輪船站的變遷
  淮安輪船站從無到有;窗沧钤缧旭傒喆加谇骞饩w二十三年(1897),某道員和商人共同創辦立生洋行,并開辟鎮江至清江航線。從此以后,淮安運河上有了客輪的身影。時客輪行駛到淮安時,只作暫短?可舷驴,沒有固定站房。民國時期,盡管由于戰亂、經濟衰退等原因,但先后仍有六七家,到抗日戰爭時期最多有十多家輪船局(公司)在運河線上開辟鎮江至清江客運班輪,他們惡性競爭,實行輪班制或開開停停,淮安輪船站租用在堆堤上的2間民房作為站房,雇用一二人代營運務。民國后期逐步遷至背水面堆堤下,盡管站房規模小,旅客忽多忽少,但一直沒有挪動,仍能堅持營業下來。隨著旅客不斷增加,站房也逐步擴大,并正式作為輪船代辦站、自辦站,站址設在慶成門的老西門外,運河東堤向北100米處背水面(現人民橋北運河街33號)。
  建國后重新恢復啟用老站。新中國建立后,隨著國民經濟逐步恢復和發展,1952年,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原有民營資本開辦的輪船運輸局(公司)收歸國有,成立蘇北內河輪船運輸公司淮陰客運站,并設立淮安辦事處,并對原民國時期的老輪船站原址,進行重新整修,基本保持原貌,成為建國后第一個國營淮安輪船營業站,原站房有老式平房6間,前后2進小院,前院4間,其中2間候船室、1間行李小件寄存房、1間售票兼值班房;與后院2間貨運庫房相通,共占地200多平方米。
  旅客和行人可沿運河東堤進入輪船站時順臺階而下,而臺階有20多級,是用舊墻磚或青磚立面簡易鋪設而成,寬1.5米左右;走進用磚砌成的院墻和過道門,門頭上方中間磚刻紅五角星,并用角鐵和圓鋼焊接成半圓形簡易鋼架,迎面在鋼架上安裝圓形鐵皮,白底紅漆書寫“淮安輪船營業站”7個大字;然后再進入候船室內。
  輪船碼頭是利用原運河護堤外迎水面,淤積的河灘作挖深處理后,用塊石和磚塊砌成簡易泊位作為碼頭,左右兩側打入圓木樁作為纜樁,并備用2塊拼接的長方形跳板,供客運班輪?亢吐每蜕舷麓。

  二、淮安輪船碼頭見證了重要歷史事件
  淮安老輪船站和碼頭,先后經歷了時代變遷和滄桑,見證了許多重要歷史事件。從清朝、中華民國、新中國成立,直至1958年“大躍進”時期,才將淮安輪船站遷至老西門擺渡口向南30米處(現人民橋堍左側運河南路1—5號),里運河東堤背水面下古城墻遺址旁。但淮安老輪船站和碼頭,在漫長的歲月里,既留下康熙、乾隆爺孫兩代帝王御駕淮安巡視的足跡;同時也是開國總理、一代偉人周恩來12歲離開淮安,北上東北求學,追求真理,投身革命;少兒革命團體——新安旅行團,踏上革命征途的啟錨地、起航處。
  清朝康熙、乾隆祖孫皇帝南巡蒞淮?滴跏荒辏1672)康熙皇帝南巡蒞淮,御舟從慶成門外運河碼頭登岸,并從西門入城,途經老西門大街,下榻至漕運總督署行宮內。時臨董其昌《龍虎臺賦》(明劉基作),地方官員勒石,于皇華亭安放(現為河下街道華亭村)。殘碑現存在勺湖碑園。
  據《淮城信今錄》記載,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皆;窗。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當年正日十三日,到達清口(清江大閘口,時屬淮安府清河縣);二月八日,渡黃河閱天妃閘、高家堰(時屬淮安府山陽縣);經過淮安時,命改北角樓一帶運河堤改為石工。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初二,其第三次南巡來淮。
  周恩來北上東北求學投身革命。宣統二年(1910)春,周恩來已12歲時,大漢奸汪精衛等人刺殺載灃末遂被捕,轟動全國;家里經濟拮據已到了入不敷出、連書都讀不上的困境。他的四伯父周貽賡在東北鐵嶺一個衙門做事,便委托周恩來的堂三伯父周貽謙利用春節回家探親之便,把周恩來從淮安帶往東北讀書。周恩來同堂姑父王言伯離開淮安時,應是從淮安老西門輪船碼頭坐船去鎮江,后轉乘小火輪到達南京浦口,同周貽謙會合(因周貽謙在南京幫人辦事),后乘輪船沿長江東去直奔上海,再轉乘海輪至遼寧營口上岸去東北讀書,追求真理,投身革命。
  1946年9月周恩來在會見美國《紐約時報》記者李勃曼時曾提到1910年那次離家的事:


  十二歲那年,我離家去東北,這是我生活和思想轉變的關鍵,沒有這一次的離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無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輩一樣,走向悲劇的下場。


  周恩來12歲離家,北上東北求學,追求革命真理,然后投身民族解放與民族振興的偉大事業,直到78歲在北京逝世,整整66個春秋一直沒有回過故鄉淮安;窗怖陷喆竞痛a頭或是周恩來后來走上職業革命家的道路啟錨地、起航處。
  新安旅行團出發走向全國宣傳抗日。新安旅行團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周恩來的親切關懷和宋慶齡、陶行知、郭沫若、田漢等的支持和幫助下,于1935年在淮安成立。10月10日上午,聞名中外的宣傳抗日少年兒童(文藝)教育團體——新安旅行團的14名團員,在顧問(校長)汪達之的帶領下,按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旨意,“擔負起天下的興亡”,告別了故鄉,冒著蒙蒙細雨在上百名家鄉父老的相送下,從淮安輪船碼頭乘坐“達通號”小火輪,途經鎮江轉道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新旅從此踏上宣傳抗日和建立民主中國的征途,踏遍18個省份,行程45000多里,被譽為“中國少年兒童的一面旗幟”。
  三、恢復老輪船站舊址和設立紀念碑亭的意義
  依據國務院頒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中明確規定:“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建筑、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筑。其保護原則是:最大限度地保護和延續歷史文化的風貌特點!被窗怖陷喆竞洼喆a頭,先后經歷了清朝、中華民國、新中國3個歷史時期,見證了許多重要歷史事件。為此,筆者建議:
  1. 建議恢復淮安輪船站
  淮安老輪船站原址,目前院落前圍墻、坡道臺階、大門兩旁門垛、門頭等設施,基本保存完好。原有候船室、行李小件寄存房、售票兼值班房以及后院貨運庫房由于歷史原因,改為職工宿舍或移為民居,有的已重新進行了翻建或改造。為此,筆者建議應盡快恢復淮安老輪船站,作為景點。
  2. 建議設立象征意義的紀念碑亭
  如今的西門運河輪船碼頭舊址,沿線河岸已建成了古運河風光帶,這里已成為集園林、休閑為一體的游園。隨著時光的流逝,淮安西門運河輪船碼頭還會常常勾起人們美好的記憶!為此,筆者建議在現有游園內(原輪船碼頭均在此范圍)應設立1個御碑亭和3塊紀念碑。
  御碑亭。設立御碑亭(可利用原港務處吊車底座),亭內立碑刻字,恢復康熙、乾隆爺孫兩代皇帝來淮時部分御制碑。
  周恩來離淮登船紀念碑。設立周恩來離淮登船紀念碑,碑文主要敘述一代偉人周恩來12歲離開淮安,去東北求學,追求真理,投身革命的歷程。
  新安旅行團離淮登船紀念碑。設立新安旅行團14名團員,離淮登船紀念碑,碑文主要敘述新安旅行團告別故鄉,從此踏上宣傳抗日和建立民主中國的征途的經過。
  淮安輪船碼頭登船處。設立淮安輪船碼頭登船處標志物,記載周恩來離淮登船和新安旅行團離淮日期。
  當前,在淮安全面展開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對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和人文價值的淮安輪船站進行恢復,并在運河游園內復建紀念碑、紀念亭、輪船碼頭登船處等建筑,對宣傳淮安歷史文化、講好偉人故事、宏揚紅色精神,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8年,周恩來研究專家秦九鳳先生曾在淮安市文史專家座談會上提出了在少年周恩來12歲赴東北求學,新安旅行團離淮宣傳抗日乘船離淮的輪船站舊址和輪船碼頭登船處構筑設立紀念亭以及重建康熙、乾隆南巡御制碑亭的建議;窗矃^許多文史專家、學者也多次呼吁,多屆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曾作提案建議恢復淮安老輪船站、設立紀念亭和御碑亭,并建立輪船碼頭標志物。
  恢復淮安老輪船站和設立紀念碑亭意義重大,無論是從歷史文化傳承方面或是紅色血脈繼承方面,都將為淮安這座古城,增加一段值得記憶的人文歷史內涵。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政協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主辦單位
影音先锋色|国产人妖一区二区动漫黄片|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app|亚洲性爱在线免费看